Updated at 8/3/2025
品牌出海与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有何不同?
“品牌出海”是指将自身品牌通过多种方式推广至海外市场,实现品牌在境外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提升的过程。关键在于以“本地消费者视角”全面审视品牌的:
• 认知度
• 美誉度
• 忠诚度
品牌出海有哪些误区
错把国际贸易当作品牌出海
看到很多工厂说,我们开始做品牌出海啦,有没有在国外的小伙伴,可以合作。所谓的合作就是,小伙伴在国外找买家,然后国内工厂供货,提取佣金。
这本质上只是国际贸易,工厂并没有直接接触消费者,没有从消费者角度去考虑问题,本质上还是跨国销售商品而已。国际贸易专注于赚取各环节之间的差价,这其中消费者并不会对厂家产生任何的认知度,美誉度或者是忠诚度。
所以,只要工厂或者外贸公司还是以老的思维,认为就是完成生产,交付后赚取一个差价,那就还是在做传统的国际贸易而已。
错把跨境电商当作品牌出海
很多电商卖家以为,我只要把商品上架了国外的平台,把商品卖给了国外的消费者,就是品牌出海啦。虽然产品直接卖给了海外的消费者,但是从亚马逊等平台上购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不被消费者记住品牌的,没有认知度,而且平台上卖的产品都是以价格为优势,很少产生产品以外的美誉度,消费者只会记住平台,而记不住产品的品牌,没有忠诚度。
所以,只要还是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 不是100%绝对),大概率是从电商转变成了跨境电商,本质上还是没有品牌出海。
做了个独立站就是品牌出海了吗?
做独立站是品牌出海的基础,但是并不等于品牌出海。国外有从独立站查看产品信息,购买产品的习惯,而很多平台是没有办法很好展示品牌的特点的(后者说根本就不希望你展示),所以独立站或者用广告引流到独立站是最佳的品牌推广途径。但是并不意味着注册了商标,做了独立站,就有品牌了。
什么产品都适合品牌出海吗?
普通产品,可替代性很强的,没有门槛的,都不适合做品牌出海。因为无法提高认知度。好的品牌都有很好的认知度,比如:
TOTO:好的马桶,耐用不容易留污渍。
戴森:好的吸尘器。
拼多多:便宜的产品。
小米:性价比高的3C产品。
始祖鸟:好的户外运动产品。
怎么做品牌出海?
品牌出海的第一步是提高认知度,品牌得先让消费者记住才行。然后再通过美誉度来获得品牌溢价,或者忠诚度来获得长期收益。或者两者皆有。
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品牌方自己说自己多么多么好而记住一个品牌,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了产品的优点或者体验到了优质的服务。所以打造一个品牌,无疑是一个长时间投入,可能还必须重金投入的过程。
想短期获利的通常做不起来品牌,因为时间短本身就无法让消费者形成认知。(赚钱并不一定要品牌,品牌是以长期稳定收益为目的的)。
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打造品牌的方式也不一样:
规模经济:可口可乐,瑞幸咖啡,蜜雪冰城
以打折,买一送一,抽奖赠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快速体验,并以极便宜的价格绑定客户忠诚度,并且防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
技术壁垒:苹果,大疆,波音空客
邀请测评,展会介绍,媒体宣传等方式来突出技术先进性。并以不断的技术更新,用户体验优化来提高客户忠诚度。
工艺积累:药品,精密成像,通信
需要经过长期实验,积累经验后得到数据才能生产的产品。通常以“成果”为展示来获取认知度,拿到成果之前通常是纯砸钱。
政府政策:需要资质类的产品
合法合规业务,核酸检测,供电牌照等。通常依托政策进行知识宣传与推广。
客户粘性:microsoft office, Notion,微信
用于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软件,通常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很难转变为其他解决方案。通常以免费一个月体验来吸引客户,第一年优惠来转换客户,在客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很难将资料导出到其他解决方案。
渠道控制:各种销售平台
先做者占据优势,不管是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平台,还是得物这样的垂直平台,通常以打广告,给极高的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并且后期通过算法进行优惠发放持续绑定客户。
无形资产: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创始人故事
LV,爱马仕,始祖鸟,lululemon等,大多数品牌都是这个类型。以某一个细分行业为产品基础,通过产品品质,用户体验,社区宣传,售后服务等打造成一个细分行业的品质品牌。
打造这类品牌通常是给消费者一种“生活态度”来进行的,不论是讲故事也好,社区分享也好,都是在传播一种“生活态度”,好的产品是基础,在社交媒体上拍照炫耀是精神需求,从而达到品牌溢价。
找法国专业资质会计?
告诉我们您的项目,成立公司,购买店铺,品牌出海欧洲,为您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